魔術師 劉謙:
魔術與科學都從神秘開始

文.馬岳琳
天下雜誌第460期
一個好的科學家不是每天只會讀書而已,實際上現在的科學,在幾百年前都可說是魔術。 

對許多華人而言,講到魔術師,從前想到的是曾把自由女神像變不見的美國魔術師大衛.考伯菲(David Copperfield),現在腦中會浮現的名字則是劉謙。

十二歲那一年,劉謙參加一項台灣青少年魔術競賽,曾由考伯菲手中拿下最大獎。如今三十四歲的他,已是國際魔術界最高榮譽梅林獎「世界魔術傑出貢獻獎」得主。不但連續兩年受邀在中國的春節晚會表演,更是第一位踏上美國拉斯維加斯、好萊塢,在魔術界表演聖地「魔術城堡」演出的華人魔術師。

科學的奧妙與魔術的奇幻曾同時吸引著劉謙,但因為特別喜愛「表演」,所以劉謙走上了職業魔術師的路。他從小愛看科普書、喜歡胡思亂想,身為家中獨生子,為了自得其樂,經常照著科普書上的內容細細研究實驗。又因為自尊心強,所以一旦決定成為魔術師,除了心理學、物理、化學、光學、色彩學等魔術專業,還拚了命的念語文、出國比賽、做國際交流、學行銷規劃。「因為既然要做,就要做到最好,不然我無法認同與接受我自己,」好強的劉謙說。

高中念的是自然組,卻因為重考當年認識了一位日本魔術師,想和對方做更進一步交流,因此轉念東吳日文系。劉謙說,如果不是因為認識這個日本魔術師,他會選讀的應該是服裝設計。

劉謙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魔術,是如何從薄薄的液晶電視裡,毫無遮掩的直接爬出來。「從來沒人做過,我已經想兩年了,如果成功,效果應該會非常震撼吧,」劉謙笑著說。

在他還沒想出如何把自己變得比貞子還神奇前,先來聽聽魔術大師為什麼從科學實驗裡愛上魔術。以下是專訪摘要。

我小時候很愛逛書店,像《牛頓》、《哥白尼21》之類的科學雜誌和叢書,裡面就有科學實驗,比如用檸檬汁在紙上寫字,用火烤乾了後字就會浮現出來,原來酸性物質遇熱會變成茶色,這些都是我最喜歡搞的東西。家裡訂的科普雜誌裡的科學實驗,對小時候的我來說就像魔術一樣有趣。

實際上現在的科學,在幾百年前都可以說是魔術。

因為魔術從十七世紀開始流傳到民間,法國近代有一位魔術師叫Robert Houdin,他是一位鐘錶師傅的兒子,對機械的東西非常了解,同時也專精物理和化學。他把在那時還不普及的一些科學知識,應用在他的魔術表演裡,成為當時很轟動的一件事。

他是第一個把魔術帶入現代化的人,同時也是把魔術帶到劇場、人們開始買票看魔術表演的人。還不普及的科學原理,對一般人來講就是魔術,覺得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現象,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,魔術師心裡就知道,只要是還沒普及的科學,就是可以當成魔術表演的項目。

科學的第一步一定是想像力

科學與魔術一直是息息相關的,比方說「想像力」。一個好的科學家不是每天只會讀書而已,因為真正偉大的科學,一定是現在還沒有普及的東西。如果人沒有想像力,無法想像人會飛,也就沒有飛機的發明,所以任何科學的第一步,一定是想像力。

愛因斯坦曾經說過,「The most beautiful experience is mystery。」人類體驗到最美麗的事情,就是「神祕」,他也是先從最神祕的世界開始想像,最後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,這就是真正科學的精神,也是魔術與科學相通的地方:都是從神祕開始。

不過,科學家是為了造福人群,魔術師是為了娛樂大眾,這是根本上不一樣的地方。這個世界有很多娛樂大眾的方式,音樂、繪畫、藝術等,但魔術的方式比較特別,它是用一種「體驗神祕」的方式來娛樂大眾。

魔術就是把人的心帶回童年

從古至今,人們總喜歡看科幻電影、恐怖小說,而人會喜歡看電影,就是因為可以在短短的一、兩個小時內,體驗到另一種世界、另一種人生。而魔術是比電影還真實的一種超現實體驗,因為你不用透過螢幕,它是在你眼前活生生的發生,提供一種身歷其境的超現實體驗。魔術師的工作就是把人再帶回嬰兒時期的好奇心,當你面對眼前的事情不理解時,其實你的心境就跟回到童年是差不多的,這是為什麼魔術一直都會受到歡迎,因為他將你的心情帶回童年。

傳統觀念上,魔術師的社會地位並不高,但我從小自尊心強,受不了被人家看不起,原本也沒想過會做這一行,因為喜歡歸喜歡,我把它當成興趣,但大學畢業後,我發現好像沒什麼比這個更適合我。我的父母非常放任我去選擇我的人生道路,我很感激他們。一旦決定要做這行之後,就決定要做到好,所以我就想了很多方式與計劃。

其實這個行業也沒什麼了不起,但我就是想憑自己的力量做到了不起,所以一開始我就決定出國參加很多比賽,增加個人經歷。我非常注重國際化的交流,因為如果你要做的事情跟別人一樣的話,得到的結果也不會跟別人差太多,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些別人沒在做的事。我大量收集國外原文資料、影像資料,跟國外一些頂尖的魔術師都保持連繫與交流,這是當時台灣魔術師比較少做到的。

我跟同行不一樣的地方

很多人以為魔術只是手指上的技巧,其實不是這樣。魔術是一種表演,表演是綜合的,除了物理、化學、光學、色彩學、服裝道具設計,魔術的中心精神就是心理學,你掌握觀眾的心理,就能把魔術的效果傳達出去。

語文也是一種國際表演所需的能力,此外,我還努力充實自己行銷、商業上的專業知識,我想這是我與其它同行比較不一樣的地方。

我的魔術靈感來自於周遭環境,日常生活中只要看到的東西,都可以去想像它跟魔術的連結、如何變化。像是我走在路上,看到一○一大樓,就會想,如果一○一彎成九十度,大家會不會嚇一跳呢。我很喜歡看電影,也廣泛閱讀,逛美術館、博物館,做創作的人都差不多吧。

發明新魔術的方法

我個人發明新魔術的習慣,是先給自己一個目標,看想做到什麼事情,再去想怎麼達成,有的幾年想不出來,有的可能下一秒就想出來了。對魔術來講,任何事都有可能,這就跟科學是一樣的,先從想像、憧憬開始,然後設定目標去達到它。愛迪生如果不想像打開燈就會亮的話,怎麼會有燈泡發明?一定是先想像的。

年輕人喜歡看我變魔術,因為魔術不用讓你枯燥的學習數學、物理、化學,它在表演中讓你不知不覺的就去探索這些基本原理。像是魔術有非常多光學原理,最常應用的就是玻璃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計算,當你要設計魔術時,你就自然得了解。

我想不管做哪一行都一樣,重點是讓自己的知識廣泛一點,目標無分大小,只要做得好,就是讓自己發光了,無論是不是站在舞台上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太極魚 的頭像
    太極魚

    太極魚,悠遊於中華文化之中

    太極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